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学生风采

【会院榜样】会计学院陈一奇:执笔写青春,无悔校媒人

陈一奇,共青团员,会计学院19级会计学2班学生。现任广州商学院新媒工作室总编辑(会长),曾任广州商学院新媒工作室采编部部长、采编记者。曾获广东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优秀新媒体作品三等奖、广州商学院校园好新闻新媒体类一等奖、十佳新媒体作品、简历设计大赛校级及院级一等奖等;作为负责人,曾带领团队获得“优秀学生社团”;个人曾获评“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新媒体优秀学生编辑”“广州商学院2021年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优秀学生记者”“优秀责任编辑”“优秀采编记者”等荣誉称号。

雨中相识,坚持热爱

2019年的夏天,怀揣着新媒体梦想却与对口专业失之交臂的陈一奇,以一名会计学大一新生的身份步入了广商校园。开学典礼当天,下起了大雨,坐在人群当中的他,望见了许多冒雨坚守摄影岗位的师兄师姐,敬业的他们给陈一奇内心留下了深深的触动。典礼结束后,陈一奇向助理辅导员了解到,原来冒雨工作的他们是学校新媒工作室的学生记者。盛夏的一场雨,浇灌了陈一奇心中梦想的种子,从零基础新媒体“小白”到学校官微总编辑的故事也就此拉开帷幕。

很快便到了报名面试阶段,陈一奇咬定了加入新媒工作室的决心,并为此做足了功课,他坚信“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众多的准备工作中,令陈一奇印象最深的便是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他说到,因为自身的新媒体履历可能不如其他人,但为了给面试官留下较好的印象,只能在其他方面狠下功夫。于是他发挥文科生的特长,在面试的前几天,利用午休时间在宿舍楼的走廊面对墙壁勤加练习,不断改进表述,最终做到将400余字的自我介绍在一分钟内倒背如流。热爱不会过期,兴趣相投的人总会相遇,经过三轮激烈的选拔,他用真诚打动了师兄师姐,成功加入了新媒工作室这一大家庭,正式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并结合自己的姓名选定了“小商一”的署名,希望自己能在新媒体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坎坷成长,突破自我

纸上觉来终觉浅,好文章还是得靠练。陈一奇坦言到,初入新媒工作室的时候,基础较为薄弱,为了“笨鸟先飞”,他时常翻阅各大高校官微的人物通讯类文章,关注各大社会主流媒体中的人物传记,从中学习写作技巧。但由于大一的课程较多,没有过多的空闲时段可以静下心来练习写作,陈一奇不得不牺牲一些晚上睡觉的时间来练习,有次写到深夜,舍友隔天开玩笑地说到:“昨晚一奇书桌上的台灯照亮了我深夜上洗手间的路”,久而久之,他被舍友亲切地称呼为“夜班经理”。

对新媒体饱含热爱的他,并不浅尝辄止。当工作室其他部门召开业务培训会时,作为萌新的他,有时间便去旁听,向师兄师姐们虚心请教,培训结束后积极地提交培训作业,并根据反馈耐心修改,不断完善。此外,他还积极报名参加了许多新媒体讲座,认真聆听业内大咖们的经验分享,讲座结束时本子上都会有满满的笔记,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大二的他碰巧刷到了一条粉丝超1440万的公众号招新推文,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平台,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于是他投递简历、通过面试后成功加入了中国大学生在线的策划与新媒体部,正式成为了中国大学生在线官方微信工作室的一名学生编辑,开启了他为期半年的线上实习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一奇的实习之路并不一帆风顺,迎面而来的是学习、工作与实习这“三座大山”的压力,大二的他,一开始显得有些束手无策,曾一度陷入了无助与焦虑当中,甚至想过要放弃实习的机会。但在工作室师姐的心理疏导下,学会了“坐标系时间管理”,以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来建立坐标系,将需要做的事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然后按照顺序一件一件地完成,在这样有效的时间管理下,他成功翻过了这“三座大山”。他说到:“放弃很容易,但坚持真的很酷!”

在半年的实习中,陈一奇共在“中国大学生在线”公众号发表了13篇推文,累计阅读量超90万,累计点赞量超7000,其中更有3篇“10万+”爆款推文。此外,他的作品还曾被“广东学联”等公众号全文转载。陈一奇凭借着出色的实习表现,在2021年的评选中获评“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学生编辑”。他说到:“这份实习经历虽然坎坷,但也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技能,相信这些都将是我学生记者生涯中的宝藏”。

采访过程中,陈一奇也多次提到了他的辅导员陈欣老师,他说到,“欣姐像温暖的师姐,一路以来一直支持与帮助我跨专业实践,是我人生中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大二的时候,陈一奇在陈欣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报名参与了广州商学院第十一届简历设计大赛。最终,他在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第十一届简历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他提到,简历设计大赛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校园和职场的差距,明白了兴趣和专业的距离,并会以此鞭策自己,以赛促学,努力成为一名更专业的“非专业对口新媒人”,并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像决赛答辩的结束语那样——以新媒为热爱,不用面朝大海也能春暖花开。

勇担责任,发光发热

追逐新闻,陈一奇一直在路上。今天是他加入新媒工作室成为校园学生记者的第949天,一直以来,他的身影频繁活跃在学校各大新闻一线当中。在众多的新闻报道经历中,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21年6月4日的全校首次全员核酸宣传工作。他说,那时已经是晚上十二点,他洗漱完毕刚准备休息的时候接到了工作通知,群里扣完“1”,便二话不说地和其他“小商”扛起设备,披上蓝马甲,挂上工作证,一路小跑,直赴核酸检测现场。

黑夜愈加深邃,星光更是闪烁,鲜红的党旗下,“蓝衣”“红衣”“白衣”交相辉映。作为“蓝衣”中的一员,陈一奇奔走在多个核酸检测点当中,一次又一次地按下快门,将一幕幕的温暖瞬间定格成永恒。工作完成后,回到宿舍已经凌晨三点,但为了将推文更快地呈现在师生手中,他与第六届总编辑管易童深夜赶稿,推敲文案,挑选照片,直到鸡鸣。心中沉淀多少真情,笔下就有多少力量,最终《11小时15094人!直击广商核酸检测前线!》这篇推文阅读量突破27000,点赞在看量接近1500,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并获评广州商学院2021年官微 “十佳新媒体作品”。他说道:“这是我第一次与白衣天使面对面、第一次见证广商热闹的凌晨、第一次写推文到天亮......这次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神圣,也更加热爱学生记者这一身份”。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笔尖就绽放多少芬芳。两年多以来,陈一奇以“小商一”的署名在官微发表推文超100篇,累计阅读量超100万,报道了一次次校园新闻,写下了一段段校园故事,展现了一位位师生榜样,是一名笔下生花、脚下生风的“战地记者”;他身居幕后,责编内容,打磨标题,累计审核推文超500篇,是一名铁面无私的“的地得”检察员。时间会回答成长,成长会回答梦想。从大一到目前五个学期的评优中,他以出色的表现,连续五次被评为广州商学院“优秀学生记者”;在2021年校园好新闻评选中,个人获评“2021年优秀新闻宣传工作者”,其个人及主创作品荣获“校园好新闻新媒体类一、二、三等奖”。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提起在新媒体道路上的成长,陈一奇说:“从萌新小编到官微总编,要感谢新媒工作室指导老师、品牌宣传部副部长黄玉亭老师的一路栽培,她始终鼓励我大胆去写、放手去做,她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技能上的,更多的还是受益终生的经验”。在黄玉亭老师的指导下,陈一奇带领新媒工作室的所有“小商”积极配合品牌宣传部运营学校“两微”平台,为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并在2021年五四评优中,新媒工作室被评为“优秀学生社团”。

陈一奇始终带着与新媒工作室相遇、相知的情怀和作为学生记者的真挚热爱,无怨无悔地走在校媒路上,并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分享经验。他累计召开社团内部交流培训会8次,在二级单位及二级学院分享新媒体运营经验3次,总计培训服务超500人次,散发着自己的光与热,为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好,学生记者

在外人看来,学生记者可能是一份光鲜亮丽的职务,但实际上这个群体更多的是在没有人关注到的地方默默奉献,连接起师生走近新闻的桥梁。

他们可以是动如脱兔,在校运会上捕捉精彩瞬间;他们可以是静若处子,深夜在宿舍薅头发想选题;他们为了采集到更好的素材,踩板凳、趴地上、扎马步……时常会因各种奇奇怪怪的拍照姿势而被载入“黑历史”;他们有时会因成功发送一篇推文而喜极而泣,有时也会因为出现失误而自责落泪;他们敢于尝试,永远不对困难说不;他们追求完美,经常说“标题再想想”“内容再看看”;他们“口是心非”,经常说“等等就睡”……他们的每一帧都是热爱、每一字都是心血,他们不仅是新媒工作室的“小商”,更是校园内成百上千的学生记者们。

这世界这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陈一奇想对所有学生记者说:“你好,学生记者!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定初心,逐梦前行,一起做一名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泥的学生记者,不断地记着”。

首次核酸工作照.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