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会计学院2020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原则,面对疫情下的严峻就业形势,学院全体上下紧密联系、通力合作,攻坚克难。始终秉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育人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巩固并拓展就业市场,积极促进学生稳就业、好就业、就好业。 
   
 
 第一部分 就业概况 
 
       
        一、就业基本情况 
        我院2020届毕业生参加就业人数为1034人,分布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3个专业。截止2020年12月15日,已就业人数为972人,最终就业率为94%,初次就业率91.2%。其中,升学6人,出国5人,自主创业4人,参加国家基层项目13人,地方基层项目2人。 
 
       (一)毕业生分布情况 
        我院2020届1034名毕业生中,会计学有636人,财务管理有239人,审计学有159人。 
 
   表1-1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人数分布 
 
 
  
   
   | 专业 | 人数 | 占院系人数比 | 
 
   
   | 会计学 | 636 | 61.51% | 
 
   
   | 财务管理 | 239 | 23.11% | 
 
   
   | 审计学 | 159 | 15.38% | 
 
   
   | 合计 | 1034 | 
        
     | 
 
  
 
 
 
 
 图1-1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性别分布 
 
   
 
       (二) 
就业规模 
        截止2020年8月31日,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已就业人数为943人,初次就业率为91.20%,其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财务管理专业(95.40%),其次分别为会计学专业(90.25%)、审计学专业(88.68%). 
 
 表1-2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规模 
  
  
 
  
  (备注: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参考就业系统2020年8月31日数据) 
 
        二、 
就业流向 
 
       (一)地域流向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76.02%,其中在广州市就业人数占已就业人数的41.01%,粤东西北地区14.89%,外省地区1.74%,出国出境0.48%。 
 
    
 表1-3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 
 
 
  
   
   | 就业地区 | 就业人数 | 占已就业人数比例 | 
 
   
   | 珠三角地区 | 广州市 | 424 | 41.01% | 
 
   
   | 深圳市 | 158 | 15.28% | 
 
   
   | 其它珠三角地区 | 204 | 19.73% | 
 
   
   | 合计 | 786 | 76.02% | 
 
   
   | 粤东西北地区 | 154 | 14.89% | 
 
   
   | 外省地区 | 18 | 1.74% | 
 
   
   | 出国(出境) | 5 | 0.48% | 
 
  
 
 
 
 
         (二)单位类型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主要为民营企业,占78.95,其次是国有企业,占5.59%,再次是其他事业单位,占4.51%。 
 
 
 表1-4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 单位类型 | 就业人数 | 占已就业人数比例 | 
 
   
   | 国家机关 | 22 | 2.13% | 
 
   
   | 国有企业 | 65 | 6.29% | 
 
   
   | 其他企业 | 785 | 75.92% | 
 
   
   | 其他事业单位 | 11 | 1.06% | 
 
   
   | 国家、地方项目 | 16 | 1.55% | 
 
   
   | 自由职业 | 23 | 2.22% | 
 
   
   | 普教系统 | 11 | 1.06% | 
 
   
   | 医疗卫生单位 | 5 | 0.48% | 
 
   
   | 升学(国内国外) | 11 | 1.06% | 
 
  
 
    
 
       (三)境内升学、出国(出境)深造与公务员录用等情况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报名研究生人数为32人,其中考取国内研究生6人,国外与境外研究生5人。 
 
 
 表1-5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境内升学情况 
 
 
  
   
   | 专业 | 报名研究生考试人数 | 升学人数 | 升学院校 | 
 
   
   | 会计学
 | 18
 | 4
 |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国语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 财务管理 | 9 | 2 | 西安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 
 
   
   | 审计学 | 5 | 0 | ———— | 
 
   
   | 合计 | 32 | 11 | ———— | 
 
  
 
    
 
 
 
 
 表1-6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出国(境)情况 
 
    
 
 
 
 
 
 表1-7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情况 
 
 
  
   
   | 专业 | 报名公务员考试人数 | 录用人数 | 
 
   
   | 会计学 | 87 | 5 | 
 
   
   | 审计学 | 23 | 1 | 
 
   
   | 财务管理 | 58 | 1 | 
 
   
   | 合计 | 168 | 7 | 
 
  
 
    
 
       (四)自主创业情况 
 
        表1-8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 
 
 
  
   
   | 专业 | 姓名 | 创业公司名称 | 
 
   
   | 会计学 | 胡柏雄 | 广州市黄埔区莫问音乐餐吧 | 
 
   
   | 会计学 | 吴江艳 | 观山湖区鑫美特石材经营部 | 
 
   
   | 会计学 | 黄海航 | 广州轻妙服装有限公司 | 
 
   
   | 财务管理 | 吴晓敏 | 广州亿美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五)基层就业情况 
 
 表1-9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 
 
 
  
   
   | 基层就业项目 | 专业 | 姓名 | 工作单位 | 
 
   
   | 三支一扶 | 会计学 | 谢晓清 | 肇庆市鼎湖区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林恺思 | 惠东县平海镇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李颖琳 | 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方淑一 | 雷州市松竹镇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李娜 | 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黄小恩 | 雷州市企水镇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胡晶晶 | 南雄市珠玑镇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钟春茹 | 阳江市大八镇人民政府 | 
 
   
   | 会计学 | 刘欢玲 | 梅县区南口镇人民政府 | 
 
   
   | 财务管理 | 李乐榕 | 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政府 | 
 
   
   | 审计学 | 钟婉平 | 雷州市雷高镇人民政府 | 
 
   
   | 审计学 | 唐美荣 | 连州市大路边镇人民政府 | 
 
   
   | 审计学 | 邱敏 | 紫金县苏区人民政府 | 
 
   
   | 西部(山区)计划 | 会计学 | 李重颖 | 梅州市平远县石正中心小学 | 
 
   
   | 财务管理 | 曾惠红 | 兴宁市水口镇宋声中心小学 | 
 
  
 
    
 
       三、未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 
 
 表1-10 会计学院2020届未就业毕业生人数 
 
 
  
   
   | 专业 | 未就业毕业生人数 | 未就业原因 | 
 
   
   | 会计学 | 40 | 备考公务员、研究生;求职中 | 
 
   
   | 财务管理 | 7 | 备考公务员、研究生;求职中 | 
 
   
   | 审计学 | 15 | 备考公务员、研究生;求职中 | 
 
   
   | 合计 | 62 | ———— | 
 
  
 
    
 
       四、就业质量分析 
 
       (一)起点薪酬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011.49元。最高为财务管理专业4027.61元,其次为会计学专业3976.48元,审计学专业3887.59元。 
 
 表1-11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各专业平均起点薪酬 
 
    
 
 
    
 
       (二)专业对口率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平均为83.95%。最高为财务管理专业90.79%,其次为审计学专业86.79%,会计学专业80.66%。 
 
 表1-12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各专业对口率 
 
 
  
   
   | 专业 | 专业对口人数 | 占已就业人数比例 | 
 
   
   | 会计学 | 513 | 80.66% | 
 
   
   | 财务管理 | 217 | 90.79% | 
 
   
   | 审计学 | 138 | 86.79% | 
 
   
   | 合计 | 868 | 83.95% | 
 
  
 
    
 
       (三)就业满意度 
        根据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显示,对目前就业工作单位感到“很满意”的占25.18%,“满意”的占67.58%,“不满意”的占6.11%,“很不满意”的占1.13%。就业满意度为92.76%。 
 
 图1-2 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五、培养质量分析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满意度 
 根据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反馈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从上岗到胜任工作的岗位适应总体评价感到“很满意”的占39.55%,“满意”的占58.78%,“不满意”的占0.11%,“很不满意”的占0.0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总体满意度为98.33%。 
 
 图1-3  
 用人单位对 
 会计学院2020届 
 毕业生岗位适应满意度 
 
 
 
       (二)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与社会需要吻合度评价 
        根据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反馈显示,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与社会需要吻合度总体评价感到“很匹配” 的占27.84%,“匹配” 的占65.34%,“一般匹配”的占5.68%,“不匹配”的占0.11%。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与社会需要吻合度总体评价度为93.18%。 
 
 图1-4 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与社会需要吻合度评价 
 
 
 
       (三)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根据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反馈显示,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工作总体评价感到“满意”的占21.76%,“较满意”的占76.47%,“较不满意”的占0.02%,“不满意”的占0.06%。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8.23%。 
 
 图1-5 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六、发展趋势分析 
 
 图1-6 2016-2020年会计学院 
 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发展趋势 
 
   
 
 图1-7 2016-2020年会计学院 
 毕业生 
 就业地域流向发展趋势(大类) 
 
 
 
 
 
 图1-8  2016-2020年会计学院 
 毕业生 
 就业地域流向发展趋势(珠三角地区) 
 
   
 
 图1-9  2016-2020年会计学院 
 毕业生 
 平均起点薪酬 
 (单位:元) 
 
   
 
        第二部分  
 基本措施与经验 
 
   
 
       一、在就业管理工作上聚力,坚持标准管好生,做好“一个保障” 
        1、认真筹划,通力合作,确保就业管理工作目标明确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与师生形成就业联动机制,通力合作。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围绕毕业生日常工作开展,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健康平安与个人发展的提升方面,力争各项就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安全稳定”这一保障。学院多次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研究并部署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方案,学院领导对本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毕业生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并亲自带头抓好毕业生离校工作。学院各部门通力合作,努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和全面化。 
        2、深化落实,抓出实效,确保就业管理工作措施得力 
        围绕“安全稳定”这一保障,学院扎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各项工作。按照《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格落实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定,加强返校学生动态监督和引导。在学生返校前贴心为学生制作编制《毕业后,不可不做的八件大事》,对毕业生所关心的就业协议、报到证改派改签、择业期政策等进行说明,并于学生返校前召开毕业班离校工作会议,辅导员重点讲解文明离校注意事项。组建学院毕业生文明离校督导队,成员主要由已落实就业单位或确定升学的毕业生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组成,妥善布置毕业离校期间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毕业生安全教育管理。   
 
 
       二、 
在就业引导工作上着力,强化引领育好生,促进“两个提升” 
        1、立德树人,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提升 
        以“服务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在四年中秉持“立德树人”育人理念,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开展“点亮会计人生”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大一,为学生做好各项入学任务指引,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二,做好学业指导,培养学习创新性,充分挖掘发展潜能。大三,做好“人生轨迹”引领,培养学业与职业相协调的生涯规划意识;大四,做好择业和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提高毕业幸福感与成就感。坚持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一是毕业班辅导员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摸底,充分了解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在第六学期末开展了就业指导暨就业动员大会,主要内容涉及大学生就业政策、实习、就业应聘简历注意事项,面试技巧及面试注意事项、招聘渠道等。鼓励毕业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和明确职业规划,摆正心态、正确利用好个人的社会资源,强化其就业意识和努力提高各项技能;二是针对计划创业、考研、考公务员、会计就业、银行计划的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咨询活动,主动预约咨询的学生约200人,帮助学生修改简历、辅导提升其职业能力及心理调适等。 
        2、强基固本,促进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提升 
        一是在巩固原有实习基地基础上,积极开拓签订新实习基地,重点与华润万家、华润三九、广东诚安信会计师事务所、广东嘉毕信财税策划有限公司、深圳德永会计集团,通过校企合作位为学生就业搭建良好平台;二是做好招聘企业的细致周到服务,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好基础;三是利用各专业实习点、校友关系等便利条件,主动收集用人需求信息,采取固定和有效的方式,及时、有序地向毕业生发布涵盖银行、企业、事务所等就业信息,为提升就业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引导学生去基层就业,承担“三支一扶”项目的宣传和主要答疑工作,邀请正在参加“三支一扶”项目的校友对有意向参与基层项目的学生进行答疑。引导毕业生增强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倡导毕业生树立阳光的就业心态,以更好的姿态走进社会、服务人民,做到毕业生思政教育工作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人生规划的提升方面。 
 
 
       三、在就业帮扶工作上发力 
,立足实际帮好生,优化“三个服务” 
        1、全员化服务,加快形成联动机制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院以生为本,通过广泛宣传和认真组织,结合学生需求,形成“学院领导—辅导员—实习导师—校友”协同并进的全员育人服务联动机制,做好毕业生大学生活“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引路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毕业、就业服务,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全方位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1)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学院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各项服务工作,努力为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疫情期间,学院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信息进行全面及时排摸,并结合个别就业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信息跟踪服务。毕业班辅导员每天通过班群、年级公邮等向毕业生推介招聘信息,提升网络就业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并全天候线上开设职业生涯咨询热线,同时推进开展就业协议签订、改派等线上就业服务。 
        (2)困难群体帮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就业帮扶工作体系,针对重点疫区毕业生、毕业生困难群体(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毕业生等群体,加强帮扶和就业指导。学院及时建立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台账信息,有针对性的了解暂未就业同学的具体情况,包括思想状况、就业意向、未就业具体原因等,有利于根据具体情况分类进行帮扶,更好的促进这部分同学顺利就业。建立2020届特殊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开展党员帮扶活动、师生“一对一”心理调适活动、及时调适毕业生在求职中、学习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帮助毕业生重拾信心,扬帆起航。 
        3、全过程服务,切实践行育人使命 
        (1)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全程井然有序。做好毕业生返校的健康安全监测工作,做好每日健康上报,学生健康安全放首位。做好毕业生档案整理工作,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在保证档案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认真核对每一份转的档案,切实做好毕业生档案的接收、查询、转递等各项服务工作,便于毕业生查阅利用,确保档案安全有序流动。认真做好毕业生退宿舍手续办理、督促好学生的学费、图书馆欠费等办理。在离校工作的全过程中,不断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完善毕业生离校各项工作,直到毕业生离校最后一刻也紧抓安全稳定不松懈。 
        (2)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全程温情服务。为离校未就业同学举办 “春风送暖促就业,职场逐梦不孤单”系列活动,从考研、考公、考证等方面为毕业生做好就业上的解惑和答疑工作。加大基层就业的宣传,激发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做好学生毕业季活动的规范和引导工作,从宣传教育和制度环境上为毕业季系列活动提供健康、规范和有价值的空间。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突出榜样引领作用。 
   
 
 第三部分 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第一,当前的毕业生就业数量处于落后水平。相比往年的就业数据,就业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稳固发展,就业质量还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受目前疫情局势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数量迟迟没有较大的进展。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还需进一步推进。会计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受疫情影响大,线上创业难度较大,需要应时而变,应势而变。 
        第三,毕业生主动就业意识淡薄的现象存在,学生的等、靠、要的求职心理依然严重,疫情形势下,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 
        第四,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重点群体的就业跟踪服务有待加强。针对湖北籍的毕业生以及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不得掉以轻心,应在个性化、高质量的专项指导上下功夫。高校上下,必须要通过摸清底数、分类指导、精准帮扶、转变方式、协同作战、拓展资源等多项举措,多渠道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对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1、今年受因疫情原因,很多就业管理工作只能通过线上方式完成,不能面对面的单独指导和具体实施,所以就业工作开展深度有限,活动意义也没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进一步推动毕业生教育及文明离校工作的教育载体更丰富、活动更新颖、开展更长效,还得需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凝练学院特色,做好毕业生离校工作的完善,贴近毕业生的所需所求,更好的服务学生、引领学生。 
        2、学院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的内容不明显,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由于课时师资、课时等限制,与理想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学院对创业课程、创业实践的教育仍处在起步初期,仍未取得较大影响力的突破。 
        3、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强,对于工作的笔试和面试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错失企业招聘的关键时间。部分学就业目标仍不够清晰,过泛或过专都导致就业困难,这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更专业、更全面、更系统化的引导,就业工作从大一做起,从大一到大四应进行好梯度性的职业生涯指导教育。 
   
 
 第四部分 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与建议 
 
 
       1、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进行财会专业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改革,立足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立足于社会需求,要避免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的脱节。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更新,考虑到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饱和,应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可见会计学院会计专业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自学能力不强,教师还要在学习方法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视现场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锤炼专业技能,优化专业实践环节 
        作为财会类工作人员,应当掌握新的财会法规、新的财务、会计、审计技术手段,以及与行业、企业相关的各类知识与机能和各类财务软件。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延展,多采用案例教学,进行课程整合。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用信息技术改变现有课程的表现形式和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过程中,创设适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此外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一方面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与需求,提高核算的质量和及时性,满足企业信息化对基础信息的需求以及管理与会计的结合。 
 
     
        3、加强就业引导,扩大毕业生就业领域 
        受疫情影响,毕业生择业观念过于低迷。一方面表现出对职场的不自信,至今仍有部分同学待就业。另一方面表出现慢就业状态,部分毕业生仍在家全职考公、考研等来选择慢就业。但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本科毕业生而言,第一份工作从事一线岗位是符合实际的。因此,要教育毕业生端正就业的态度,不好高骛远,不挑肥拣瘦,把初次就业的立足点放在基层,到一线去寻找自己的就业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发挥思政育人作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脚踏实地的拼搏务实的就业态度,及时疏导因就业挫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确保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毕业离校时文明稳定。发挥好全过程育人作用:大一,为学生做好各项入学任务指引,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二,做好学业指导,培养学习创新性,充分挖掘发展潜能。大三,做好“人生轨迹”引领,培养学业与职业相协调的生涯规划意识;大四,做好择业和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5、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  
        利用安排实习、联系就业、学生社会实践等时机,积极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收集和掌握毕业生就业动向,并认真统计调查资料,撰写调研报告,为以后专业建设改革的重要依据。另外,积极做好校友库的建立,利用好校友资源积极为学院学生提供就业渠道,主动联系校企合作单位,积极推介毕业生就业。同时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及时关注未就业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就业服务注入温暖与关怀之情。